三、二者的结合于书画构图上的现实指导意义及实例分析
书画构图因其重要性、先导性成为学者、画人、同学们于书画创作和鉴定上首先应当掌握和感知的本领,却又因其灵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成为容易困惑,且不好把握的绘事因素,这一问题不解决,不但画技、功夫难以成长,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来,认识上鲜有突破。笔墨艺术实践与中国书画鉴定相互滋养,相容相浸,二者相得益彰的助力点是多方面的,其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之一恰是中国书画布势、章法与构图,“深追笔墨精神,近习超越”赋予了我们顿悟的钥匙。
为了讲述得清楚,传统上对书画构图的讲解通常分为布势、主宾、对比、色彩、题款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是一个有诠次之分、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布势居“笔墨艺术实践和对书画鉴识”的主要地位。布势也叫布局,是由创作者的意象、立意决定的,是所绘物象在画面上产生的一个总体运动趋势,也是南北朝时期绘画理论家、画家——谢赫提出的绘画批评六条标准中,列第一位的“气韵生动”的重要评判因素。
“势”布得好气韵自然生动,俗话说“用笔”在于“用气”,气贯则运笔活,可作“一笔书”,“一笔画”,气断则用笔死,愈工愈不妙。一幅画如果在布势上没有处理好,不论技法展现得多么精到,色彩运用得多么丰富、恰当,整体的形式美立刻失去最起码的魅力。也就是说所有构图因素均要服从、服务于布势,布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布势贯穿于书画构图的各个方面,开合,呼应,均衡、色墨、对比、取舍、虚实,留白等均要围绕布势展开,包括题句、落款与钤印的长短、多少、位置又要与布势、开合紧密相连。
中国画讲究主内副外,“布势在意象,位置酌其次,气象有胜,是乃经营之深”。立意布势虽位于创作与认识之先,但可否“立”得起来,需要位置、取舍、色墨、虚实、款识等的共同配合与经营,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处理好,“势”还是布不好,“意”也立不起来,它贯穿于创作与认识的全程,是一个指导、伴随着其他构图因素而生发、成长、完满、成熟的过程。中国文人画最讲究立意、布局与章法,下面选取几幅史上文人画名家名作,以布势为主脉,将各构图因素分类解析,共同鉴赏:
1、气韵、开合、均衡、呼应
布势中包括开合、均衡、呼应等几个构图因素,“开合”好似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绘画中的“开”是指展开、开始,“合”是指结尾、收起,开合本身就是一种画面的呼应与均衡。说到均衡,它不是上下、左右、多少、重量上的均衡,它是给人视觉感观上的一种均衡,比如书法中写“颜”这个字,所有笔画全部向左下用力倾斜,仅最后一笔的这个“点”即起到了均衡全字的作用,绘画也一样。
布势情况:为了突出画面主体——兰,利用大面积空间留白,包括岩石仅以一笔表现,将有限的笔墨全部集中于兰上,且占居中全幅二分之一强的空间,造成主角的突显、孤立感。三角型构图。右上角题款不毁兰上大面积空白,并与兰成对角均衡之势,后以两方印章将二者相联,气韵贯通。
画面解读:八大山人以笔简意赅的水墨花鸟画称奇于世。他作画主张“省”,即“减笔”,将“意”与“形”结合为一体,此幅《兰蕙图》构图取势奇峻、舒展,法度自然,取荒山野岭中岩萱一隅,直笔侧锋“挥”“刷”写岩壁,而后任笔情恣纵,以形写情,变形取神,中锋运笔,用浓淡相间之墨,寥寥数笔,一长一落,一开一合,均衡、呼应,唤写出荒野岩壁间几叶即将枯萎,却仍然渴望生命的兰草,而后用浓墨湿笔、干笔绘出曾经美丽绽放如今却即将凋零的兰花,笔墨自然、率真,画面质朴、感人。
“国恨家仇”是造就八大山人辉煌艺术成就的外因,而其登峰造极的艺术修养、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力,则是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实质动力。再观此幅《兰蕙图》,虽集诸多矛盾于一身,采用非常理的表现手法,但落到画面上,却遵循着严格的绘画法度,饱满的构图,收放有致,波折中取势,却不失均衡,绘画与书法的呼应对比,印章在二者间衔接平衡,富有禅理的题诗,隐晦的笔墨描写,使画面直达一种鲜有人及的“无法则有法,无为而无不为”的艺术境界。
本幅题识、钤印布局疏朗、有度,更使画面意境空旷。在富含禅宗思想的意境中,八大题写“莫定老天闻,风吹蕙花立”从容绘道,出入禅里,成为画面思想、格调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生动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内心世界。如果说八大画中的执拗是模糊的,那么他通过题句诗态度蔚然明朗,同样画中的兰花是静止的,诗句的语言却可以跨越时空,直达观者的内心。
2、主次、取舍、对比、留白、虚实、动静
为了布势的需要,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有主次,构图上也要有主次,不能把所要描绘的事物同等对待,一定要围绕一个主角,如主角不明确,全幅所绘物件均用力刻画,细致描绘,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会让观者感到画面太累,散乱、不轻松;反之若整幅全做虚幻处理,那也不行,比如张大千万的泼彩,虽然很放纵,但画面总要有细致、精微刻画处,极尽对比之功。总之画面一定要有主题,要对所绘物件进行取舍、提炼、概括,通过采取虚实、留白等的对比手段突出重点,可谓“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布势情况:“金边银角”法(始于马远)。画里景物向画外延展,画外事物又向画里集中,里应外合,扩大画的境界。芦苇、小舟向右,占据画面主体,老者侧身回望飞鸟,收势利导,气韵流走,呈“之”字形构图,造成曲折迂回的境界。
画面解读:高其佩是清代著名画家,指画鼻祖。这幅《舟渔图》是一幅指画,但不管是用什么画,一幅好的作品一定要遵从绘画语言和构图法度。本幅从左中起势、开笔,经取舍、提炼以重墨繁笔绘芦苇,取势向右,一叶扁舟自茂密的芦苇荡中右向而出,随舟老者手持鱼竿,侧坐于扁舟之上,持而不钓为静,转视回左,形成局部小开合,视两支水鸟踏水而去,欲出画面为动,构成全幅大开合。远处的芦苇做虚幻处理,恰如乐章中的华彩片段,亦如大自然的精彩瞬间,定格在水墨之间,使画面无限延展,情趣盎然。
全幅笔墨不多,疏密有致,画家计白当黑,不绘天,不绘水,芦苇多绘叶,少写干,笔墨高度概括、洗练。章法布局亦师法自然,以简胜繁。使观者感觉到风在吹,水在流,苇在摇,水天一色,雾霭息息,浑然一体,直达中国画之至高境界,气韵更加生动。题款、钤印章法有度,右下题收笔,与左上笔墨呼应,均衡画面。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