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冯朝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纸鸢乘风探骊得珠

2015-02-09 15:57:0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冯朝辉
A-A+

  在近20年的笔墨艺术实践和中国书画鉴定两个艺术学习与教学工作领域中,常常会遇到有学生、学者和同仁,因对中国书画的构图、取势、章法以及笔墨精神等掌握、领会、理解得不够,而在中国书画创作和艺术品鉴定实践中感到困惑和迷茫。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甚至社会上一些已小有名气的画家,亦或从事史论研究和书画鉴定较长时间的人也都存在这一懵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割裂了对笔墨艺术实践与中国书画鉴定的同步涉猎,学养不足,难以做到取法乎上,手摹心追,物我一境,更不得直入堂奥,钩玄致远,深悟笔墨之精神。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学习绘画的同时学习中国书画鉴定,同样学习中国书画鉴定的同时要研习笔墨,二者间的襄助与沾溉是多方面的,只有兼学兼得方可达“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的境界。

  历代优秀艺术家们的成才经历证明,忽视了对两个领域知识的同时学习显有集大成者,相反两方面知识同时学习的人,无论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哪一个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翻开中国绘画发展史,艺术家们参与鉴藏活动是一个普遍现象和不争的事实,他们强调上师古法,继承传统,将历代庋藏、流传下来的名作、名典作师古学习的典范,取法乎上,近习超越。如唐代的张怀瓘、张彦远,五代的赵喦、刘彦齐,宋代的赵佶、米芾、王诜,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文征明、笪重光,清代的恽寿平,近现代的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徐悲鸿、谢稚柳等都是融收藏与绘画于一身的名师大家。只有懂得了中国书画鉴定才能深刻理解传统笔墨精神、个性风格、师承关系,不再孤立地就技法论技法,就临摹论临摹,就构图论构图,而从艺术的本源上将绘画、鉴赏、诠次、批评有机地联系起来,明确学习方向,选择一条正确的艺术成长之路,避免陷入无传统,无师承,向壁独造,孤芳自赏的怪圈。

  另一方面历史上大凡书画鉴定家,亦为能书或善画者,如元代的柯九思,明代的项元汴,清代的卞永誉、高士奇等,他们中有的书画之功未见一流,但均有功底。近代书画鉴定家、首次提出鉴定书画应从主、辅依据入手的张珩,也是从临摹古人书法作品入手佐助中国书画鉴定的,故而他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在所著《怎样鉴定书画》一书中提到:“我幼年学书画鉴定是从看字入手的,为了要求有切身体会,学看字又从写字入手。自从对写字的用笔有了门径,感到看字也能比较深入。从这里再引伸到看画,举一反三,对绘画用笔的迟速,用力的大小,以及笔锋的正侧等也较易贯通。”当代著名鉴定家徐邦达、启功更是尽人皆知的画家、书法家,徐邦达力主学习书画鉴定一定要临摹学习古人作品,他在其所著《古书画鉴定概论》一书“后记”中写到:“鉴定工作者最好能够下一番临摹古书画的功夫,临一笔要比看一笔要容易记住,多临则能更快地熟悉各种不同笔法的特征,认识自然也就容易逐渐提高。”

  一、笔墨艺术实践离不开中国书画鉴定

  在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基础理论学得很好,基本技法掌握得也很全面,临摹作业完成得也很好,可是一进入到笔墨艺术实践,即创作环节,就感到提笔落墨无从下手,所绘物象不知该于画面上如何摆布、取舍,这说明同学们绘画的主要问题——布局、构图、章法还没有解决。可能大家会说,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画构图理论》,对布势、取舍、均衡、浓淡、疏密、开合、轻重、动静、呼应、聚散等的构图方法也都知道,然而中国画是一门受“天人合一”“中得心源”思想影响,强烈展现主观感受的艺术实践学科,如何能将自身学到的绘画技法、构图理论与内心情感融为一炉,统一在自己的笔端,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笔墨艺术实践讲求“技道合一”,这是广大艺术创作者所祈尚和追求的境界。技在学,道在悟,其中这个“道”字最直接的物化形态即为画面的布势、构图和章法,“道”不通,于书画创作面前难以做到从容。“学”可以靠勤奋,“悟”该从何处下手?

  清代画家范玑在其所著《过云庐画论》中给出了答案:“学画须得鉴古之法。鉴古不明,犹如行远而不识道路之东西,鲜有不错者。”也就是说学习绘画的同时学习中国书画鉴定知识,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画的认识问题,通过这一有效的途径将自身认识提高上来,明晰章法、构图的完美所在,练就一双能够欣赏、鉴别名画的眼睛,意在笔先,进而达到技法、理念、认识与情感化合,实为笔墨艺术实践“悟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亦为绘画、创作成长的捷径。

  学习中国画,进行笔墨艺术实践,首先要掌握中国书画发展史,理会各家风范,知优劣,明章法,直追笔墨精神。如学习书法者要精研中国书法发展史,并要对不同的书风、流派进行追溯;学习绘画者不但要掌握中国绘画发展史,更要根据个人绘画专攻方向有所分科,侧重地掌握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中国花鸟画发展史或中国人物画发展史,做到知晓书画史的发展与演变,知晓不同时期书画的主要风格、流派、代表画家及画论成果。在此基础上,要对自己所偏重、偏攻的书风或画风作专业性、深入地研究、解读。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例,学习者要了解从南宋牧溪,到明代陈淳、徐渭,到清初的八大山人,到清末的“扬州八怪”,再到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的绘画发展过程、师承关系,以及每位画家的风格演变,甚至是某一绘画体裁,如画竹,在历代名家的笔下的师承关系和演变过程,学习的深入程度要不止于仅仅了解,应达到可以初步鉴定其字画真伪、优劣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将认识提高到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格调上来。期间配合名作临摹,尝试依据名家的笔意风格进行个人笔墨创作训练,从而达到手脑并进,避免“技”高“道”低的情况发生,为下一步艺术创作筑牢基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鉴定与欣赏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存在递进性,即鉴定是欣赏的更高层次。欣赏表面性的认识为多,鉴定则首先要回答作品的真假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欣赏。鉴定是对古人艺术作品的深刻认识与体会,是鉴定知识与笔墨实践感受的综合产物,是文化、学养的再现。如果把鉴定与欣赏看成是师古大师真迹的两个阶段的话,那么鉴定对于指导笔墨艺术实践的意义将比欣赏更直接、更修为,所以这里提倡笔墨艺术实践者学习中国书画鉴定就是要行进到鉴定这一高度,而非停留在欣赏这一层面上。

  二、中国书画鉴定离不开笔墨艺术实践

  另一方面对于美术史论专业学生或从事中国书画鉴定工作的人而言,经常感到这一领域研究的是历史,缺乏足够的证据,主观性意见颇多,难辨是非,不得以深入。事实并非如此,历史是客观的,为历史定论的人,如能抓住客观留存下来的主要依据,沿着这条文脉去分析、判断,再察以辅助依据,其结论同样是清晰、唯一、客观的。

  中国书画鉴定是一门融历史、文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学科,也可以说这三方面知识是鉴定中国书画的基础。前二者可以通过读书、记忆学到,但艺术鉴赏能力仅通过读书是难以达到,它是一门实践科学,一方面是要进行笔墨实践,对古代的名家作品进行临摹,体会名家笔墨;另一方面还要进行鉴定实践,到书画拍卖市场进行真假鉴别,经济能力允许的甚至要通过亲身购买,在市场中历练。

  书画风格是中国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鉴定中国字画时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气息,它融时代、地域、环境、个人等诸多因素于一体,在作品的内容、构图、笔墨、设色、题款、印章、装裱等诸因素中均可以得见,具有统揽全局的特点。鉴定者只有习笔墨,知笔墨,懂笔墨,才能在面对一幅字画时全面、深入地感受到作品的书画风格,使自身的思想认识得以回归,回归到与创作者同时代、同时期,甚至于创作同时的一种状态,以达跨越时空与画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即书画鉴定中行家常说的“开门”,这是一种“可意会,难言传”的感受,听起来似乎有些唯心,但确实存在这一客观认识过程,它是非滞后的,是与客体同时代、同体的一种回归性认识。

  中国书画鉴定中我们常常可以得见,不习笔墨的人鉴定时多从辅助依据,如纸张、装裱的陈旧度,早年有没有出版、著录,画面印章与印谱上的是否一致,有没有名人的题跋、收藏印等入手,而无法作到从书画作品的风格着眼,虽偶有得出正确的结论,但鉴定范围非常有限,如果一件作品没有出版,没有题跋,没有印谱可查,甚至即便有出版,有边跋,但前人信息有误,这时不懂笔墨,仅依赖辅助依据鉴定者便会束手无策。

  故鉴定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笔墨学习,才可以深刻领会创作者的笔情墨意,从书画作品自身的风格入手,加之辅助依据,全面感受作品的整体气韵,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当代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新曾在其所撰《书画鉴定三感》一文中提出“培养书画鉴定人才,在选择培养对象时,除了考虑其具有一定知识外,还应当注意择取在书和画上有一定功底者。至于(书画鉴定)培训班所开设的课程,应加进书画创作课。”

  学习中国书画鉴定可以通过选取学习书法、中国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画,或是中国画其他体裁内容进行笔墨训练,亦可以通过对史上名家名作进行临摹,感知笔墨,不但能于中国书画鉴定上“入木三分”,更能于书画技艺上有所斩获。

1 2 3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冯朝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