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冯朝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冯朝辉自述:画家不是练成的而是养成的

2015-07-14 11:17:38 来源:《山东商报》作者:冯朝辉
A-A+

  冯朝辉,1967年生于辽宁,硕士学位,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兼任辽宁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书画类核心专家、辽宁湖社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侨联特聘专家。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一壶美酒靠的是陈年的缔合与平衡才得以香醇绵甜,一饼普洱要的是时间的流逝与发酵方得以茶气香陈,一把老壶美的是岁月的摩挲与浸泡而得以包浆出现,同理一位画家看的是文化的沉淀与岁月的凝练,方可得厚积薄发,笔底流华。故而画家不是训练出来的(训练出来的只能是画匠),画家是“养”成的。

  怎么“养”?养酒、养茶靠时间,养壶、养石靠把玩,画家的培养靠的是文化。画在画外,功夫在功夫外,“君子不器”,方成才。

  文化的缺失,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重表象轻内涵”是当下中国画发展的一个现象。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不是穿个长衫,拿把扇子就有文化了,更不是头发留长了就是画家了(开个玩笑,绝无所指,如有朋友“中枪”纯属偶然)。

  看古代文人生活状态,饱读诗书,提笔落墨,品格高洁,携琴访友,归隐山林,于是便有了徐渭的疯癫和八大山人的“个相如吃”,也就有了“竹林七贤”的肆意酣畅和刘禹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文雅,更有了谢安“东山携妓”出行的潇洒。皆文人大家,诗书画无所不能。再看今人,生活节奏变快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多了,书丰富了,网络知识的传输速度更快了,生活过程、状态与古人完全不同了,书写不再用毛笔了,汉字简化了,写文章用白话文了,“四书”“五经”不再是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今人习画的难度也比古人增大了,选择的范围比以前宽了,也更复杂了,比如宋人临摹古画,往前学临个唐就行了,明人师古也不过宋、元,而今人师古,如若要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名作都临一遍可能人这一辈子就没了。于是人心浮躁、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跑了,甘于寂寞、勤学苦练的人少了,诗词文赋、把笔著述的学者难找了……

  那么当下的画者应该怎么办,“文道合一”“技道合一”正如石涛所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习古通史,以养自身的学识;修身律己,以养自己的品德;赋诗撰文,以养自身的文化;游历感知,以养自我的性情。以真情、真知、真境激发文化的“内美”。

  达则变,明则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后,远赴日本留学,攻取艺术专业硕士学位。二十年过去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恰似高原冰川上垂落的滴滴水珠,筚路蓝缕,九曲回肠,一路跌宕、奔涌,受流经地域的滋养,如今回到了高原平湖-我的母校-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我时常这样看待形容自己。

  在日本读书期间,主、客观双重因素引领我步入了中国书画鉴定领域,一晃就是16年。艺术市场的繁荣,海外回流的炙热,几番沉浮,我个人的艺术专业领域便在中国画创作的基础上又拓展了中国书画鉴定。“纸鸢乘风”正是这两个专业知识的悄然暗合,让我幸运走上了一条艺术成长的捷径,一条经历代艺术名家大师证明了的捷径-笔墨艺术实践与中国书画鉴定相结合的成长之路。如明代的董其昌、文征明,近现代的吴昌硕、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都是融鉴定、收藏与绘画于一身的名师大家。清代画家范玑在其所著《过云庐画论》中做了很好的总结:“学画须得鉴古之法。鉴古不明,犹如行远而不识道路之东西,鲜有不错者。”

  书画鉴定所带给我的“师古营养”是巨大的,不是十几幅、几十幅名画临摹所能比拟的。它不仅提高了我的辨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我个人的书画创作上赋予了我知经营、懂优劣的构图与布势能力,这也是中国画创作与鉴定相结合之所以为艺术家成长之捷径的原由所在。喜欢先贤老子的这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我以为书画构图正是如此,是“减法”“损”,尤其在写意花鸟、人物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抛弃了师古,远离了传统,不进行必要的名家书画鉴定以滋养自身的学识和眼界,画者将没有能力去“减”,只能于画面不停地以“繁”去遮盖、弥补、经营已有的不足,书法也一样,字越简单越不好经营(写),都是一个道理。于是也就不难明白,八大山人白眼向天的“游鱼”和单腿独立的孤“鸟”的大道至简、唯臻唯美的境界。“达则变,明则化”,画家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的是博学、苦磨和坚守,拼的是文化,靠的是沉积,比的是年轮,一个画者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学习、训练与养成是出不来的。我始终坚持、坚守把握正确的艺术方向,取法乎上,不随波逐流,让自己的画风始终根植于历史发展的文脉上,在传统的继承中求发展,摒弃表面形式游戏,远离单纯线条与色块的拼接,坚持“意在笔先”,力求“技道合一”,通过技法、理论、认识与情感的化合,将内心的思想感受展现出来。“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作品是一位画者与大家交流的无声语言,一个人的经历、学养、认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格局在作品中都有展现,作为一名画者、一位美院的老师,我深知个人发展的内源活力在其物化形态,即笔墨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唯有“澄心定志,博学专研”方能在传统文脉与现实生活源泉的汇流中不断滋养出属于自身的艺术品格,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在中国画这一古老传统的文化领域中创作出更多让大家喜爱、令自身满意的作品来。

《山东商报》2015-06-29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冯朝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